反引号(`)和单引号(')
打字机时代,为了简化键盘,弯引号 “ ‘ … ’ ” 向内弯曲的前后(开闭)两组被合并,成为竖直、无朝向、不分前后(开闭)的直引号 " ' … ' "。
计算机时代的 ASCII 字符集继承了这种设计和局限。
符号「`」从来就不是引号,它是钝音符(grave accent),用于键入 è à 之类的字母(曾经,连续键入 ` 和 a 就会得到 à)。在编程语境下也称 backtick 或 backquote。
有些时候,实在需要前后引号的对应,又苦于键盘没有提供弯引号,就拿直引号当后引号用(… ' " 或 … ' ''),然后用钝音符构成前引号(`` ` …),组成差强人意的前后引号 `` ` … ' ''。
这种 hacking 手法影响力不小。比如 TeX 当年就设计为用 `` ` … ' '' 格式输入弯引号。
一些字体还为此把直引号做成右上至左下的倾斜样式,甚至直接把钝音符和直引号做成一对弯引号的样子。
所谓「规范」与否当然要对照你所遵循的规范来看。不过个人书写行为中实在很难说有什么规范,主要只是共识吧。以外双内单的美式英语引号(英式外单内双)为例:
- 日常输入时普遍使用简单的直引号 " ' … ' "。
- 专业排版时,或者你希望区分前后引号时,使用弯引号 “ ‘ … ’ ”。
- 编写 LaTeX 源码时可使用 `` ` … ' '',如果出版方要求你使用如此格式那么也可以用,但平时不要用这种奇葩的格式。